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胶质瘤细胞株高表达基因RNF138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体外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构建下调RNF138基因的siRNA,通过慢病毒转染导入胶质瘤细胞株U251,设立阴性干扰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敲减效率;运用Cellomics仪器连续检测U251体外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慢病毒载体高效、稳定转染U251细胞,靶向RNF138的siRNA有效抑制RNF138基因表达,使RNF138mRNA表达减少60%,U251体外增殖明显减缓,凋亡明显增加,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 RNA干扰抑制RNF138基因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251体外增殖,促进其凋亡,影响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SHG-44绿色荧光裸鼠原位模型.方法 将C57BL/6J-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CFP)转基因小鼠与裸小鼠进行交配,在继代时严格挑选都表达EGFP基因的无毛雄鼠(♂)与有毛母鼠(♀)交配,通过肉眼、荧光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EGFP基因在裸小鼠全身各组织中的表达;将胶质瘤细胞株SHG-44(15μl,含1×106个细胞)注射于绿色荧光裸鼠的脑内制成原位模型.结果 每只种鼠平均产仔7~8只,其中纯合裸仔鼠有3~4只,比例接近1∶1;每代仔鼠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出生后2d就可鉴别其是否表达EGFP基因;器官及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见有绿色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表明脑组织、皮下肌肉、鼠尾和脚趾全部表达EGFP基因;原位模型的成瘤率达100%,瘤细胞依然具有人脑胶质瘤的基本特征.结论 表达EGFP基因的裸小鼠可用于肿瘤移植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ress-induced phosphoprotein 1,STIP1)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STIP1对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检测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STIP1的表达;小干扰RNA(STIP1-siRNA)转染U87、U251细胞株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STIP1在胶质瘤Ⅳ级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但在胶质瘤Ⅱ、Ⅲ级中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差异。U87、U251细胞株转染STIP1-siRNA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而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STIP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下调STIP1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其细胞凋亡,并可抑制其侵袭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的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的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体外杀伤人黑色素瘤细胞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首先检测黑色素瘤细胞A375吸收含硼化合物二羟基苯丙氨酸硼(BPA)的情况,然后采用医院中子照射器(IHNI-1)对含硼(10B)细胞进行照射.克隆存活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胞质内细胞色素C表达和caspase-9的激活.结果 BPA孵育24 h,A375细胞10B浓度为(2.884±0.148)μg/107个细胞,达到了BNCT杀伤细胞的要求.富含10B的细胞经中子照射2.1 min后存活分数降低为对照组的58%(t=2.964,P<0.05),细胞经中子照射后24 h增殖率下降为对照组的83%(t=3.286,P<0.05),BNCT组细胞凋亡率达(55.2±7.9)%,明显高于对照组(t =9.754,P<0.05),胞质内细胞色素C水平上升且caspase-9激活程度增加(t=7.625、8.307,P<0.05).结论 BNCT能够杀伤黑色素瘤细胞,其机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